海大动态
联系我们
- 联系电话:0518-82125928
- E-mail:bwg@haidacm.com
- 公司地址: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海连东路2号振兴大厦2层
汉字,是世界古老文字之一。它起源于何时?历史有多久? 这个问题早在孔子时代已经提出来了,但至今仍是个未解的古文化之谜。
苍颉作书——文字的传说
古人提出了这个问题,也作出了自己的回答。《易·系辞》 曰:“上古结绳而治,后圣人易之以书契。”
书,即书写,代指文字。契,是刻竹木以记数。那么,这位圣人是谁呢?
《淮南子·修务训》曰:“苍颉作书”。
苍颉何许人也?有的说他是古代帝王, 名之为“史皇”,也称“苍皇”与“颉皇”。有的说他是黄帝的史官。相传他长得“龙颜侈侈,四目灵光”,“生而能书”。苍颉被尊为文字之祖,后人为之筑陵立庙,祭祀不绝。苍颉庙内多刻有“苍圣鸟迹书碑”,共28字。据说,自古以来,只有小篆之父李斯识得8字,其余20字至今有待破译呢!
这种神话流传两千多年了,为古人英雄史观的反映。汉字为社会交际工具,集几千年亿万人智慧之结晶,岂是苍圣一人之功呢!
东巴经文——文字的演变
人类信息传播史揭示,自古以来,社会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三 :语言、文字、电磁波。这三者,都经历了自身的发生、发展,至今仍在发展着。
文字问世之先,已经有过以物示意、结绳记事、契刻记数 、图画语言及象形符号等一系列形式和过程。文字产生以后,这些形式也仍有孑遗,并未完全消亡。试说几例:
以物示意。
早在七、八千年以前,先民即喜佩玦 、环。“玦 ”为有缺口的环。彼此交往中,若赠之以玦 ,即表示断绝关系;若赠之以环,则表示和好团圆。南国生有红豆,古今都有以之表示爱情的。景颇族人则用树叶、草根等编织成很长的情书,多以物谐音,表情达意,称为“树叶信”。
结绳记事。
这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文化现象。最典型的大概要数印加帝国的。其结绳有的长达250米。其绳有羊毛、驼毛之分,绳有粗有细,以别主次。染成7种颜色,以代表不同事物。结扎也有多种方法,各有不同含义。据说帝国的大臣据此可以报告出国家的各种结算。印加语称之为“基普”,今日誉称为“印加帝国的电脑”。难怪《易辞》中说“上古结绳而治”,将结绳与治国相联系呢!
中国锡伯族人至今还保留有一种结绳家谱。谱绳上系有猪、 羊的膝骨,以之表示辈数。在不同辈间,有一男子,系上一个小弓箭,有一女子,则系上一小布条。族中熟悉家谱的老人,可以依据一个个膝骨、弓箭、布条,讲出一部活生生的家族史。这是以物示意与结绳记事的结合,比之“印加帝国的电脑”还要原始呢!
契刻记数。
先民以契刻记录财物。后世改用纸帛书写,不用契刻了,书写的信物仍称之为“契”,如“地契”、“房契”。《列子》中有则寓言:“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,归而藏之,密数其齿,曰:吾富可待矣!”其实,那只是被人扔掉的一份物品帐单。那宋人财迷心窍,竟将幻影当成实际了。这种契刻,直到1957年时,拉祜族人仍有使用的。有块契板,一端劈一小缝,夹有一簇鸡毛。契板面刻有4齿,每齿表示1000,正面刻有20齿,每齿表示10个,记载的是家中有鸡4200只。
图画语言。
古代,居住在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曾向波斯王发出一份通牒,上绘一鸟,一土拨鼠,一青蛙,还有五枚箭。这通牒的意思是:你们能像鸟那样飞上天、像土拨鼠那样遁入地、像青蛙那样潜入水吗?若不能就休想抵抗我们的利箭,不如早早投降!这份图画通牒,或者得由使者加以说明,否则,很容易郢书燕说,发生误解。
象形文字。
中国的纳西族使用一种东巴文,计有单字1300多个,用以写成的《东巴经》,有1200多种,现存国内外的有20 000余卷,内容涉及文学、语言、历史、历法及艺术等。其中千年以前的舞谱就有60多种。这种文字就是从图画脱胎而来的“活着的象形文字”。纳西文学中有则鹡鸰鸟的寓言,用东巴文写出,为一个太阳,一只鸟,一条水沟,还有三个看不出象什么的符号。可是,读起来却有138个音节。《东巴经》只有读经人东巴(巫师)才能读得懂。因图中有许多难以用图形表达的内容被省略了,只有靠一代代师传,记忆下来,才能读通。这是世界上仅存的可识的象形文字,被称为古文字中的“活化石”。
大汶口陶文——文字的考古
根据上述,不难窥见汉字问世前的大体发展脉络。但是,仅仅根据这些文献学、民族学的资料,还难以考证文字发展的年代。那就让我们再看看文字考古的新成就:
舞阳刻符。
1987年,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出土了几枚七孔骨笛,至今仍可演奏五声音阶的曲调。同时,出土的龟甲、骨器、石饰上,多有刻符。有的刻符一见可识,如有的像甲骨文中的“臣”字,有的像“日”字。可以说,商甲骨文与之是一脉相承的。其时代经测定为距今8000年。目前,学术界对此多持慎重态度,暂时仍称其为“刻符”,以待进一步的佐证。
仰韶陶符。
这种陶符,最先是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,或刻于陶器上,或写画在陶器上,在百余件陶片上,画刻有27种符号。后来,在陕西临潼姜寨出土的原始陶片上,又发现了38种符号。它们都属于原始文化中仰韶文化。距今约7000余年。此外,在青海柳湾出土的陶片上,也发现50多种符号。它们属于马家窑文化,距今约4000余年。这些陶符有不少可以释读。但它们是否属于文字,学术界意见不一,尚无定论。
大汶口陶文。
大汶口文化,以泰山为中心,广泛分布于山东 、苏北和豫东。大汶口陶文,多刻在大口陶尊上,也有以红色颜料书写在陶壶上的,该陶文已发现9个字,可释读的有“钺”、斤(斧)、“封”、“旦”等。这些陶文的年代距今约4500年。它们在几百公里的地域内通用,有一字在不同地域,使用达6次之多,被公认为中国最早的文字。
龙山刻辞。
龙山文化是上承大汶口文化的一支中国东方考古文化。1991年,山东省邹平县丁公村发现一处龙山文化古城遗址,古城址中出土成千上万的陶片,其中有一陶盆底部残片,上刻11个字,分为五行,第一行3个字,其余各行皆为两个字。目前,尚未能识读,但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是一种古老的文字,而且是篇刻辞。其时代距今4200年。它的出土可以佐证,早在夏王朝建立之先,黄河流域的先民已使用文书,依此推之,夏王朝肯定已有文字,并当有典有册了。
殷墟卜辞。
殷墟卜辞中使用的甲骨文,约有5000个单字,已具备了象形 、形声、会意等各种构字方法,能比较完满地表情达意,是一种成熟的文字。甲骨文字字形的契刻之美,被认为是中国硬笔书法艺术的祖型。对它的研究,现已形成一门世界性的学科——殷墟甲骨学。
从上述情况不难看出,中国汉字从舞阳刻符到殷墟甲骨文,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,甲骨文的5000字,是用了至少5000年才积累起来的。可以肯定地说,苍颉不是汉字的创始者。但是,苍颉有可能象纳西族的东巴,是位精于原始文字的巫师兼学者,可能对文字进行过一番整理,被尊为文字之祖,受到后世的崇敬,也是当之无愧的。